 |
新聞資訊 |
 |
推薦商家 |
 |
聯系我們 |
地址: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迎賓路266號
電話:0513-88815599
傳真:0513-88815599
手機:13328080000
郵箱:wsr133280@126.com
網址:www.gjzyfs.com |
|
 |
新聞資訊 |
您現在的位置: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
|
王委員提案:加速發展農村電商 全力推進大眾創業 |
|
在烏鎮剛剛召開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演講中指出: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網絡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融入人民生活。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農村電子商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把實體店與電商有機結合,使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產生疊加效應,有利于促消費、擴內需,推動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根據中央、省、市有關精神,結合我縣實際,本人就“加速發展農村電商全力推進大眾創業”提出以下六點建議:
一、加快發展農村電商,要在思想觀念上實現“大轉變”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樞紐海安,物流天下”為戰略取向,充分發揮“動車時代、節點城市”新優勢,乘勢發展電子商務,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面廣量大的農村電商與新時期發展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現在:一是農民上網人數少,對電子商務缺乏認識;二是缺乏農村電子商務應用人才;三是涉農網站不多,受經濟發展影響,區域分布不均衡;四是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薄弱。此外,還有農村電子商務交易存在的安全問題以及品牌意識和創新意識亟待提升。加快發展農村電商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一是可以讓農村的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夠享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讓居民更好消費。二是可以留住優秀的人才在農村創業,通過互聯網促進當地服務業發展。三是讓農民獲得更多實惠,可以防止不合理的供銷差價產生。四是幫助農民利用互聯網進行銷售,讓產品更好地“走出去”。農村電商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已經滲透到農業產業鏈全過程,逐漸改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和農民生活方式,全縣上下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把加快發展農村電商擺上重要位置、列入規劃,合力推動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
二、加速發展農村電商,要推動農民掌握“新技能”
學會怎么樣在網上買賣產品是基礎。在農村很多人都還不知道怎么開個淘寶店、怎么用旺旺買產品、怎么用支付寶支付、怎么用微信支付等等。要加強農村電商技能的培訓,提供面向村官、農村創業人的免費科普。建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虛擬網絡教學環境,大力培育生產經營型、職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的新型職業農民。研發基于智能終端的在線課堂、互動課堂、認證考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育平臺,實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移動化、智能化。
三、加速發展農村電商,要助力農業延伸“產業鏈”
習大大說,我們要有鄉愁,我覺得這是新農村建設的最高境界。我理解的鄉愁,不是簡單的把傳統的工業企業搬到農村,也不僅僅是農副產品的加工,而是要實現農業產業鏈的互聯網化。農村電商不能只停留于“消費電子商務”階段,而是要進入“產業電子商務”,著力打造供應鏈,形成全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匯益七年前開始做冷鏈物流,然后做食品市場,接著生產有機大米,就是想把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儲運、銷售、服務等環節統統打通,實現六個分支產業互聯互通的目的。在銷售渠道打通的情況下,匯益食品下一步將圍繞農村電商,深入開發相關農副產品,例如米湯、米餅、嬰兒米糊等關聯大米產品,稻田蟹、稻田蝦等產品,并加大甲殼素、氨糖等生物技術開發力度,從而實現農業科技和生物科技的結合。加強產業融合是加速發展農村電商、全力推進大眾創業的最關鍵一步,建議政府根據市場實際需求,積極培育和引進適合在海安本地化種植、加工的農副產品,實現一村一品快速發展,逐步形成品牌化、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業的工業價值。積極打造休閑體驗式農業產業園,和周圍大城市的旅游休閑公司建立商務關系,挖掘更多的旅游資源,創造大眾創業的更多商機。
四、加快發展農村電商,要破解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難”
鼓勵阿里巴巴、蘇寧、京東等互聯網公司積極參與我縣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推進農村淘寶、中華特色館、京東幫等落地,構建基于“互聯網+”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網絡化運營體系。積極扶植農村電商服務公司,引進大城市的服務型公司來海安開設分公司,讓品牌、廣告、營銷、國際貿易等高端人才為農產品的品牌化、市場化做服務。積極與全國各地大型餐飲企業、“餓了嗎”等網絡餐飲配送企業、北京新發地等全國知名的農批市場建立對接機制,形成天網和地網的完美對接,從而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加快發展農村電商,不僅僅是面對國內大市場,更要勇敢走向國際大市場,應該積極實施跨境農村電商的發展,不斷提升我縣龍頭農業企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農業企業應該積極使用阿里的出口通、一達通、速賣通等,積極參與國際知名的食品博覽會等等,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和農產品品牌競爭力。
五、加快發展農村電商,要構建農產品“安全網”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村電商的發展,根本保障在于產品的品質和安全,否則市場很難打開,甚至陷入市場打開越快,創業風險越大的惡性循環。要加強農業資源生態跟蹤與分析、智能決策與管理,治理農村污染,提高農業資源生態保護水平。全面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化監管,加大農產品安全監管力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切實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費安全。積極構建基于“互聯網+”的產品認證、產地認證等信息化管理平臺,推動農業生產安全標準化建設。積極推動農產品風險評估預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理能力建設等,從而為大眾創業保駕護航。
六、加快發展農村電商,要解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10多年來,中央一號文件都是聚焦“三農”。三農問題的解決重要而又困難,“農村電商、農村創業”也肯定是個硬骨頭?爝f很難到農戶,智能手機很難每個農民都會用,網店不是每個年輕農民都會開,互聯網金融知識很難普及到村落,互聯網品牌建設的思維更是很難一下領悟,很多困難都擺在眼前。思想、路線、方針、政策,都需要有實際的落地行動和強勢組織來保障。建議在每一個村委會設置一個“農村電商創業工作站”,從而在物流、組織、執行等方方面面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難題。通過把快遞點設置到工作站,村委會的干部在工作站帶領組織大伙學習電商知識,上級開展的培訓工作可以送到工作站和重點農戶,從而推進農村電商發展、農村大眾創業。
不斷地發展農村電商,不斷地挖掘互聯網+農業的潛力,我們一定能夠創造更多大眾創業的商機,將大眾創業推進到一個新高度。
|
|
|
| |
|